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59节(1 / 2)





  姬承舟不言语,他半垂着凤眸,悬着的手臂一动不动,半晌后他才说,“不必了。”

  皇子府周围全是眼线,他不能冒半点险。

  魏镇忍不住叹息了声。

  姬承舟问道:“交代你办的事情可都办妥当了?”

  魏镇正色道:“主子放心,属下都已经办妥。”

  他知晓主子的打算,不出意外,再有三四个月,主子的计划就该成功了。

  姬承舟到底还是没去看沈骊杳。

  哪怕皇子府有条暗道,他也未曾有过半分想法,从暗道出去的确不会被周围的眼线发现,可他还是舍不得冒险,他不想杳杳受到任何伤害。

  只是,次日一早,他骑马去了城南的一间书肆。

  这间书肆他常来,不会引起旁人的注意。

  说也是巧了,沈骊杳这日起来梳洗打扮一番,用过早膳后,带着给公主府送得礼就乘坐马车前往公主府。

  她带着帷帽,车窗上的帘子也是半拉开,她很喜欢看京城集市上这种繁华的模样。

  路过一间书肆时,沈骊杳猛地怔住,她似瞧见了姬承舟。

  他正好从书肆出来,抬眸那瞬间,也望见了马车上那抹熟悉的身影,哪怕她还带着帷帽,姬承舟也是一眼就认了出来。

  他的目光从她被风掀起帷帽露出的半面脸颊上略过,神情都没半分变化,却无人知晓他指骨已经捏的发白。

  沈骊杳也抓住车窗沿边,她心跳得厉害,但没有让车夫停下马车与姬承舟打招呼。

  他肯定不是偶然出现在书肆的,怕也只是想见她一面。

  连见她一面都如此艰难,可想而知他眼下的处境。

  沈骊杳有些心疼他,等马车拐弯,再见不着他的声影,她才把车帘子放下来。

  就这样一路恍惚得来到公主府。

  下了马车,沈骊杳和碧儿下了马车。

  看着眼前气派的公主府,碧儿心里惊叹得不行。

  碧儿上前敲门,很快有门房开了门,立刻引着两人过去正院。

  这会儿巩贞晔和乐阳公主已经用完早膳,两人又洗漱打扮过,巩贞晔不停得同乐阳公主说话,“娘,杳杳一会儿就要来了,杳杳真的长得特别好看,比宫里面的尤贵妃都要好看许多,杳杳是来京城开铺子的,以她这样的美貌,就怕有不长眼的东西想要欺负她,我们可要好好护着杳杳,而且杳杳做的首饰也特别漂亮……”

  见女儿絮絮叨叨的模样,乐阳公主心里失笑,她倒不太信什么样的小姑娘能有尤贵妃好看。

  哪怕乐阳公主再不喜尤贵妃,都不得不承认尤贵妃那皮相妖娆妩媚,哪怕已经三十有三,风韵仍不减当年。

  等到婆子引着个披着软毛织锦披风的姑娘过来时,乐阳公主瞧清楚那姑娘的容貌,然后轻轻吸了口气。

  晔儿没说错,这姑娘的容貌比年轻时的尤贵妃还要胜上不少,光是那如凝脂般的肌肤,尤贵妃就没得比。

  这姑娘留在京城,以后指不定掀起多大波澜,连乐阳都不能肯定自己能不能护得住她。

  京城里的达官显贵可是不少的,而且还有个皇帝,若是给皇帝瞧见这幅容貌……

  乐阳公主悄悄地叹口气。

  姑娘家,容貌太盛,若无显赫家世,并不见得是好事。

  “你就是杳杳吧?”乐阳收起心中乱七八糟的想法,笑盈盈得去迎沈骊杳,“果真如同晔儿说的一般,长得如此好看。”

  “公主谬赞了。”沈骊杳领着碧儿上前,给公主福身行礼。

  乐阳忙拉住沈骊杳,“快莫要这般,你是晔儿的朋友,我还用了你那般多的玉肌膏,乌发膏,你来公主府便当是来自己家就好。”

  乐阳公主还是很喜欢沈骊杳的,毕竟女儿已经在她面前把这沈姑娘的好感给刷的足足的。

  沈骊杳笑道:“我来时心里还一直忐忑得很,如今见着公主,才知是我多心。”

  巩贞晔过去挽住沈骊杳手臂,笑眯眯说,“我就说吧,我公主娘肯定会喜欢你。”

  三人进到屋内,沈骊杳把锦盒递给乐阳公主。

  这里面装的就是她闲暇时做的玉肌膏和乌发膏。

  乐阳公主自然没拒绝,这东西实在是好用,她如今的肌肤白净透亮,一头乌黑的青丝如绸缎般柔软。

  乐阳公主陪着两人说了些话,也就不打扰两个小姑娘相处,离开了。

  她又去厨房嘱咐晌午置办桌好的菜肴来招呼沈骊杳。

  沈骊杳和巩贞晔待在房里说话闲聊。

  后面聊着聊着,巩贞晔不知道怎地忽然道:“杳杳,若是可以,你可要早早的把亲事定下来,倒也不是担心别的,你在京城,我与公主娘还是能护着你几分,但是就怕皇帝舅舅看上你,你是不知,我那个皇帝舅舅最是喜欢美人,宫里已经一箩筐的美人儿,每次若是瞧见美人都还要纳进宫里,不过你要是定了亲,皇帝舅舅倒也不敢做什么的。”

  听郡主主动聊起皇帝,沈骊杳心中微动,轻声问,“郡主,宫里是什么样的?”

  巩贞晔道:“还能是什么模样,不过是高墙深宫,公主娘都说那种地方最好是莫要进去的,而且进宫做妃子可不是什么好事儿……”她说着说着又喃喃道:“但最近宫里面好像不安生,正为了立太子的事情闹得不可开交,我那没怎么见过面的大皇子表哥半年多前不知怎么回了京城,尤贵妃差点气疯了,那时候皇帝舅舅都已经打算立二皇子为太子,没想到大皇子突然回京,立太子的事情就搁了下来,好多大臣根本不同意立二皇子为太子的,倒是都挺拥护大皇子……”

  第66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