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105节(1 / 2)





  明云见不愿帮他,但当日与明天子谈过的确心中郁结,浑浑噩噩,误闯了祝照的与明子秋玩耍的花园。

  他见祝照流了鼻血,蹲下帮她擦去时才知晓祝照是祝家的女儿,明云见想起祝家与明天子的关系,便将手中明子豫的金锁送给了祝照。

  等祝盛发现祝照脖子上的金锁,必然会替他将金锁还给明天子,也就等于明云见绝不会认同他,也绝不会帮他。

  只是明云见没想到,祝盛的确将祝照脖子上挂着金锁之事告诉了明天子,明天子却为了逼他,使出了一切手段。

  苏雨媚嫁给周涟,嵘亲王一时在朝中无人可阻,便是那一刻,明天子下了决定,舍祝盛一家性命,换嵘亲王的猜忌与警惕,更把明云见逼成了嵘亲王的对立面,这件事,就连祝盛自己也知道。

  在祝府出事之前,祝晓来找过明云见,他将金锁还给明云见,劝明云见再考虑考虑,明云见当时只说:“这东西既然送给你家小妹,便让她一直挂着吧,子豫打的是长命锁,她身体不好,只当是本王送她的礼了。”

  祝晓当时脸色惨淡,并未透露明天子的计划,只对明云见道谢,说了句:“小臣代舍妹谢过文王,也送文王一句话‘云破日出天拂晓,风过江浪水涟漪’,也许文王日后有用。”

  明云见当时并未参透祝晓这句话的意思,后来在免州,他于周涟腰间挂着的玉佩上看出了玄机,周涟也是明天子的人,周涟与祝晓之间关系斐然,或超越生死之交。

  再后来,祝府上下被暗夜军杀害,一把火烧了个精光。

  嵘亲王生性多疑,在明天子将死之时出现此事,他担心朝中有一股暗藏的势力看透他的意图,从祝家夺走了画卷,也正因为祝府之事,拖了嵘亲王十年不敢轻易动弹。

  明云见救了祝照,但救不回祝府上下百余条人命,他怪明天子心狠手辣,连对自己忠心耿耿的大臣都能杀害。可明云见转念一想,其实祝盛一家的死,与他也脱不开关系,他不杀伯仁,伯仁却因他而死。

  明天子道:“若你早日答应,朕又何须出此下策稳住嵘亲王跃跃欲试的心?!十一弟,帮朕!”

  明云见当时气恼道:“皇兄看人要看准了,你就不怕你给了我权利,我会比嵘亲王更加贪心吗?”

  明天子道:“朕知你不会,否则以你的聪明才智,又如何能轮到朕坐上这个位置。”

  明云见转身离开明堂,与他说过:“权势,地位,人脉,无需你给,我会自己一分一毫地挣来。”

  其实从那时起,明云见的心多少有些改变,太傅总说,明初如雪,叫他切莫忘记自己的初心,莫要被朝野权势迷惑了双眼,走错了路。

  明云见得太傅叮嘱,总不禁想笑,他如何能走错路?他甚至都没给自己留活路,他人所说十年未娶,是因为他喜欢的苏雨媚嫁给了周涟,实则是因为明云见知道,他一旦答应明天子的要求,将来未必能活到将圣旨放在明子豫跟前,等明子豫还自己自由的那一日。

  既然迟早是死,又何必娶妻生子,害了他人,倒不如孤身一人,去也干净。

  江风不止,船身摇晃,桌台上的烛火微微摇曳着,映着灯罩上的水仙花。

  “为了叫嵘亲王放下警惕,我每年都会离开京都几个月,装成贪玩的闲散王爷,也任由京都人以为我放不下苏雨媚,才有了你如今的误会。”明云见伸手捏了捏祝照的鼻尖道:“若非有你,我才不能活,我亦没打算给我自己留活路。”

  置之死地而后生,是他后来才想的办法,也终于明白当初祝晓送他的那句话是何意,才让周涟在最后关头放了他。

  从此以后,文王已死,他不过是个普通人,也不再能用明姓,答应了周涟,不再回京都。

  祝照这才知道,难怪她初入文王府时,偶尔能在明云见身上瞧出几分索然来,这世上懂他的人极少,明天子是其中一个,却利用了明云见的心,设下了这么大的局。

  “便是没有我,你也应当为自己好好活着的。”祝照又钻进了明云见的怀里道。

  “心疼我?”明云见轻声笑了笑,过往已成烟云,不再重要了,他还有心思玩笑道:“小长宁这般讨人喜欢,我怎舍得让你守寡,自是要好好活着的。”

  祝照闻言,抬眸瞪了他一眼,明云见望着她明丽的双眸,垂头于她的眼上轻轻落下一吻。

  第128章 坦然

  其实在没重遇祝照之前, 明云见偶尔尝得权利带来的甜处, 也动过当皇帝的念头,不过那种想法只是一闪而过, 他并不喜欢朝堂,也不喜欢皇家。

  当初祝府出事, 他知道这是明天子吓退嵘亲王的措施, 也是逼迫明云见答应未来帮助明子豫坐稳江山的手段。

  明云见救出祝照时, 看见了挂在祝照脖子上的金锁, 彼时他未给自己留退路,所以便让祝照将金锁带走, 毕竟这曾是他送给对方的礼物,也就没要回来。

  后来祝照回来了,明云见渐渐有了想活的念头, 故而才将祝照拉入了这一环中, 不得已用了她佩戴十一年的金锁,以保全自己的性命。

  知晓当年祝家是怎么消亡的人, 一个是明云见,一个便是静太后,当初明天子传唤明云见时, 静太后便在外面听着,自然也知道祝家的情况, 所以祝照回京之后,静太后借着苏冉的手将那副暗藏玄机的秦香月戏水图给祝照。

  苏冉彼时不过十三岁,祝照根本不会怀疑到她身上, 如今想来礼部尚书苏昇一家,除了嫁出去一直不知情的苏雨媚,其余人,恐怕都是在替静太后办事。

  自祝照按静太后的计划入京起,嵘亲王筹划,明云见也警惕了起来。

  祝照离开京都空白的这十年里,明云见设下的许多计谋都一一与她说过,祝照听着,也不应话,就当是睡前故事,不过值得庆幸的是……祝家不是助纣为虐的那个人。

  祝盛自入朝堂以来便加入了嵘亲王的麾下,他是嵘亲王一手提拔上来的心腹,嵘亲王不会怀疑他,便是这个原因,祝照重新回到了京都之后,嵘亲王才没对祝照动手。

  祝家从始至终都是明天子的人,也并未起过谋反之心,这个消息,的确让祝照的心里好受一些,不过她始终想不通,为何父亲愿意以一家人的性命换取明氏天下的将来。

  如若当家作主的是现在的祝照,她一定不会搭上全家人的性命,只为了稳住嵘亲王,为了逼迫明云见答应照看明子豫,甚至扶明子豫直到他足够成熟之后。

  祝照觉得自己想法狭隘了些,可她没有那么远大的抱负,她只是想让自己所爱之人过得好一些,保护自己在意的人,哪怕每日粗茶淡饭,也好过于尔虞我诈之中丧生。

  祝府的结局,祝盛知道,祝晓也知道,所以祝晓劝说明云见没用之后,才会去找几乎没有往来的徐柳氏带着孩子入京,便是想让她接祝照去琅西住几个月,好让祝照躲过那次灾难。

  祝照的娘,她的兄长,她的堂弟,堂姐,满屋子熟悉的人,欢声笑语的地方,皆因为明天子的一己之念,又或是她爹爹的愚忠,困死在了十一年前大雨滂沱的冬夜。

  已故多年之人,而今谈起来,祝照已经不那么难过了,一切都不能逆转,她唯有抱紧跟前的,尚未离去的所爱之人,才能让余生过得温暖一些。

  如此一想,祝照抱着明云见的手臂稍微用了点儿力,明云见被她搂得又往床榻里头凑近了些,不禁无奈叹了口气道:“你身上烫得很,还是让林大夫过来给你瞧瞧可好?”

  祝照缩在明云见的怀中,越是明白失去的痛苦,便越是珍惜拥有的时光。

  祝照经历的没有明云见多,但似乎也与京都里的浮华世界没有彻底脱离开,任谁都能将她拉回去。她心中酸涩,难受,当真如明云见所说的那般,从此以后他们俩就是这世上孤零零的两个人,除了彼此,再没有其他人了。

  祝照摇头,不肯让他走,低声道:“我发过许多次热,出出汗就好了,出了汗,明日就不头晕了。”

  她的声音软糯得很,几乎是用鼻音哼出的。

  祝照方从噩梦中惊醒,才消化了明云见说的那些过往,并不能忍受孤独,别说是一时半刻,便是一呼吸,一弹指,她都不想与明云见分开。